养殖技术
-
据统计,仔猪出生后的损失和死亡,大部分发生在30天以内,尤其是第一周死亡的常常占到整个死亡数的60%左右。究其原因,主要是初生仔猪被母猪压死,或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差发生仔猪黄痢、感冒等病而引起死亡。可见,搞好仔猪出生后第一周的饲养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是提高仔猪育成率的关键。 保湿防压由仔猪生理特点得知,猪仔相当怕冷。实践证明,保温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为:1-7日龄为32℃-28℃;8-30日龄为28℃-25℃;31-60日龄为23℃-25℃。其保温方法有:在产圈内建造一个简易的保...阅读详情
-
附红细胞立克次氏体,寄生于红细胞内,也可游离在血浆中,其增殖过程是在红细胞内行二分裂萌芽方式。常感染猪、牛、羊及鼠等动物。传播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吸血昆虫,特别是猪虱、疥螨、蚊子、苍蝇等携带病原传播。另一种是:污染的注射针头、手术器械;当然公母猪交配及经胎盘也能引起感染。应激因素如饲养管理不良、气候恶劣或其他疾病等。可使隐性感染猪发病,症状加重。本病会抑制猪只免疫反应,降低对其他细菌和病毒的抵抗力,从而使继发的肺炎、下痢等很难治疗。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有易感染性,但仔猪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仔猪表现为皮肤...阅读详情
-
在饲料企业各种形式的饲养技术讲座、业务代表的指导及农村示范户的交流、推广下,农家养猪正朝着科学饲养的方向发展。采用科学的饲喂方法,能够合理地利用饲料,提高饲料转化率,使猪多长肉,快出栏,少生病。因此,农家在使用饲料喂猪的过程中应注意做好以下“五定”工作:一要“定时”。同人一样,猪也需要有规律的生活才能保证猪只的身心健康。因此,每天喂猪应该定好喂猪的时间,一般要求前后不要超过半小时。这样可以使猪养成良好的生理、生活习惯,有规律地分泌消化液,使消化系统有规律地正常运转,到时就想吃,而且吃得香,易消化,不易犯肠...阅读详情
-
养猪业的发展对粮食的依赖性很大。而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今后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面积的继续减少,粮食紧张问题将长期存在,因而饲料短缺也将长期存在。为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开发非粮饲料势在必行。并且开发非粮饲料还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效益。现根据10年多的饲养实践,介绍6种适宜喂猪的非粮饲料。1.蚕粪蚕粪一般含粗蛋白13%、粗纤维10%、粗脂肪2.2%、灰分11%、微量元素0.8%,每千克含消化能2520千卡、可消化蛋白85克。蚕粪有一股清香味,猪比较喜欢吃。无论是鲜蚕粪还是干蚕粪都可生...阅读详情
-
沼气为广大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沼液、沼渣也是一种优质的饲料添加剂,可替代全价饲料中的相关添加剂成分,大大降低了养殖成本。沼液添加剂的用法喂猪体重20千克的猪,每次喂0.3千克;体重20千克~30千克,每次喂0.4千克;体重30千克~50千克,每次喂0.6千克;体重50千克以上,每次喂1千克,拌入饲料中饲喂。子猪因肠胃不适应不要喂。种公猪和空怀母猪不宜喂沼液,否则增膘过快,会影响发情率和受胎率。在母猪发情前喂,可促进发情;产后多喂可促进生乳并可提高乳的质量。喂鸡、鸭、鹅活重0.3千克以上时可拌沼液饲喂...阅读详情
-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PRRS)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又名蓝耳病,其病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病毒(PRRS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主要导致母猪繁殖障碍和断乳仔猪呼吸系统症状,并干扰猪正常免疫系统,易造成猪瘟免疫失败,造成PRRS和猪瘟混合感染。本地就发生一起这样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本地某千头猪场在2003年7~9月之间,相继零星死亡30kg重左右仔猪65头后,到我站求诊,经询问:场主初始诊断为猪流行性感冒和喘气病混合感染,用抗生素加退热药治疗,效果不佳...阅读详情
-
在种猪生产中,目前还有部分规模小的养殖户,饲养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生产技术较落后,笔者针对种猪养殖户存在的问题,谈一下“瘦肉型”种猪与仔猪饲养管理方面的一些要点。一、种猪的饲养管理1、种公猪的饲养管理①种公猪舍应具备充足的光线、通风、清洁、干燥的条件,并且有运动场所。②公猪年满八个月可开始配种,配种次数,青年公猪每天2次,每周8次,每月25次为宜;成年公猪配种每天3次,每周12次,每月40次为宜,连续配种4-5天后,要休息1-2天,以恢复公猪体力。③公猪日常饲料要添加足够的维生素,特别要有足够的维生素E。...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