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技术
-
玉米蓟马是我县境内近年新发生的一种虫害,特别是今年由于5~7月份雨水较少,发生面积已达2.8万亩,占玉米种植面积的15%。据我们调查,目前为害我县玉米的蓟马主要有玉米黄呆蓟马、禾蓟马,二者均属缨翅目,蓟马科。由于蓟马虫体较小,不易被人发现。又由于目前我县农民对此还不十分了解,所以忽略了防治,而造成损失。一、为害症状玉米黄呆蓟马主要是以成虫对玉米造成为害,它在叶反面为害,为害后的叶反面呈现断续的银白色条斑,并伴随有小污点(虫粪),这是与其它异常症状区别的主要特征。叶正面与银白色条斑相对应的部分呈现黄色条斑,...阅读详情
-
据试验分析,生产100千克玉米籽实,需要吸收氮素2.1-2.8千克,五氧化二磷0.7-1.7千克,氧化钾1.5-3.0千克。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数量及比例有很大的不同。从三叶期到拔节期,随着幼苗的生长消耗养分的数量逐渐增加;这阶段虽吸收营养物质不多,但必须满足要求才能获得壮苗。拔节到抽雄期是玉米果穗形成阶段,也是需要养分最多的时期,这一时期吸收的氮占整个生育期的1/3,磷占1/2,钾占2/3。此期如营养充足,能使玉米植株高大,茎秆粗壮,穗大粒多。抽雄到开花期所消耗的营养不多。灌浆开始后,玉米的需肥...阅读详情
-
(1)症状与侵染循环玉米大斑病,目前国内各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以东北、华北北部及南方山区发病较重。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15―20%,严重者减产50%左右。大斑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但苗期很少发生,后期逐渐加重,发病叶片上形成梭形大斑,病斑黄褐色或青灰色,中部色浅,边缘色深,长5―10厘米、宽1.2―1.5厘米,严重时几个病斑互相连接,叶片提早枯死。玉米小斑病,在我国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发生较重,一般减产20%左右,严重时减产70%左右。小斑病在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后期发生较重。此病主要危害叶片偶而也危害叶鞘、...阅读详情
-
近几年,除草剂在玉米田应用的效果不太理想,受到了部分农民的“指责”。对此,笔者进行了调研,特谈以下看法。一、除草剂原因。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许多除草剂生产厂家采取了“降低售价、广告轰炸”的手段,成本大幅度提高,为保证一定的利润,部分厂家采取了减少容量、降低含量的手段降低成本。例如:以前的除草剂是1瓶500克,1瓶药打3亩地的效果很好;现在大多是1瓶300克,加上有效含量降低,就是1瓶打2亩地,有效药量也明显不足。二、气候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用药期间高温、干旱。玉米播后很少降雨,干旱、高温直接影...阅读详情
-
1、注意补充穗肥或喷施叶面肥。因肥料价格暴涨等原因,前期肥量不足的地块,为保证玉米中后期产量形成,可根据实际条件补充穗肥或喷施叶面肥,防止早衰。2、采取促早熟措施,保证玉米正常成熟。近年来我省初霜期明显后移,为追求表面的高产,各地种植品种所需的积温均高于当地适宜水平,给玉米生产带来了潜在的威胁。为保证玉米正常成熟,建议各地应根据当地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1)喷施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兑水喷施等促早熟。(2)放秋垄、拿大草。有利于改善田间通风透光,增强根系活力,促进灌浆,还有利于防止下一年杂草的危害。(3)...阅读详情
-
中农大青贮67(玉米)品种来源:母本为1147,来源为美国78599杂交种自交选育;父本为SY10469,来源为SynD.O.C4高油群体特征特性:在东北地区出苗至成熟133天。幼苗叶鞘浅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绿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93-320厘米,穗位134-155厘米,成株叶片数23片。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花丝浅紫色,果穗筒型,穗长21-25厘米,穗行数16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粒型为硬粒型。经中国农科院品资所接种鉴定,高抗大斑病、小斑病和矮花叶病,中抗纹枯病,感丝黑穗病。经北京农学院测定,全株...阅读详情
-
甜玉米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氨基酸,籽粒皮薄汁多,香甜可口,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除鲜食外,甜玉米还可以加工成罐头、饮料、速冻玉米等,市场广阔。我市地处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冬季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除北部山区和海拔较高地区以外,其它地区基本没有霜冻,能满足甜玉米冬种的生长发育需求。我市冬季休闲田面积大,适耕性好,发展冬季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冬种甜玉米价格好、效益高。因此充分利用资源,发展冬种甜玉米生产是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