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种植技术
-
主要症状:主要为害叶、茎、荚。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淡褐色至黑褐色病班,边缘明显,病斑上有针尖大小的黑点。茎染病,病斑褐色至黑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稍凹陷。发病原因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附着在种子上或病残体上越冬,播种带菌种子,长出幼苗即染病,病菌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15℃―20℃及高湿环境易发病。防治方法:(1)重病田与非豆科蔬菜实行2―3年轮作;同时要进行种子消毒,在冷水中预浸4―5小时后,放入50℃温水中浸5分钟,而后冷却、晾干后播种。(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悬浮剂800倍液、70...阅读详情
-
1.施肥豌豆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生长期间需供应较多的氮素。每生产100kg豌豆干籽粒需吸收氮约3.1kg,磷约0.9kg,钾约2.9kg。所需氮、磷、钾的比重大约为1:0.29:0.94。从出苗到开花吸收的氮素约占全生育期吸收量的40%,始花到终花约59%,终花到完熟约1%;磷吸收量分别为30%、36%和34%;钾吸收量分别为60%、23%和17%;钙的吸收量分别为40%、45%和15%。各时期干物质的形成量分别占30%、50%和20%。豌豆所需的大部分氮素可由根瘤菌共生固氮获得,通过土壤吸收的氮通常较少...阅读详情
-
针叶豌豆新品种MZ-1是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从美国引育的豌豆新品种。该品种早熟、抗旱、抗倒伏、抗根腐病,在全省豌豆种植区均可种植。特别适宜在我省高寒阴湿区及中部半干旱区种植,是根病重发区的理想种植品种。MZ-1豌豆叶片较少,且为变态叶,叶卷须特别发达,植株在田间的蒸腾作用较一般豌豆品种弱,抗旱性强。株型整齐,白花,株高60-70厘米左右;有限结荚习性,第一结荚部位低,单株结荚4-6层;单荚粒数5-7粒,粒大,种皮白色,粒型光圆,色泽好,百粒重28.20克,成熟时落黄较好;茎秆粗壮,抗倒、早熟,一般6月初开花...阅读详情
-
早熟,高产优质甜豌豆新品种京豌1号是于1983年从美国引进的甜豌豆资源中选育出。1992年定型开始繁殖,品比:1993年与“中豌6号”等6个豌豆品种进行品比,亩产234.5公斤,比对照“绿珠”增产21.3%,表现出较高的丰产潜力和早熟特性。一、品种特性京豌1号全生长期90天,株高40-50厘米,籽粒皱圆型,粒大皮薄,百粒重可达26-30克。单株有效荚7-10个、平均荚粒数为4-6粒,成熟后籽粒为绿色,青食脆甜,口味极佳。二、栽培要点北京地区3月5日前后顶凌播种,展叶后增施苗肥,开花结荚期注意水肥管理和除草...阅读详情
-
“草原22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春豌豆新品种,2005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幼苗直立,深绿色,矮茎,茎上覆盖蜡被,株高80厘米,有效分枝1-2个。羽状复叶,深绿色,顶端卷须,复叶由2-3对小叶组成,小叶全缘、卵圆形、无剥蚀斑。托叶中等,有缺刻,托叶腋无花青斑。总状花序,花柄上着生1-2朵花,第一花位于7-8节,花白色。荚硬,刀形,成熟荚淡黄色,荚内籽粒呈自由式排列,田间不裂荚。籽粒绿色、近圆形,粒径0.67厘米,种脐淡黄色,种皮不破裂。单株16荚,双荚率33....阅读详情
-
宁波市春季栽培的(耐热品种)在2月中下旬播种,秋季栽培的在8月中下旬播种,越冬栽培的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播种,早春保护地栽培的在12月中旬至2月上旬播种。豌豆发育早而迅速,播种后6天幼苗尚未出土前,主根便伸长到6~8厘米,播后10天在幼苗刚出土时已生有10多条较粗的根系,20天刚展开2个复叶时,主根长达16厘米左右,故在整地和施肥时特别强调精细和早施肥,这样才能保证苗全和苗壮。一般播前应精细整地和施肥,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千克+复合肥30千克作基肥,最好在整地前将化肥与有机肥料混合施入。播种用的...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