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玉米干腐病的防治
    2024-06-27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玉米干腐病有3种:Diplodia zeae在东北、华北、华南和西南等地有发生;D.macr ospora分布于广东、四川、云南和贵州等省;D.frumenti只在山西和安徽省有发生,仅为害玉米。【症状】:地上各部均可发病,以果穗和叶鞘症状最明显。幼苗受害,幼芽和根部产生褐色干缩病斑,幼苗黄弱,甚至枯死,叶片发病产生5厘米×1~2厘米长形病斑,生长后期在下部4~5节气生根着生处及病穗附近发病,在叶鞘上生有褐色,紫红色或黑褐色病斑,后期中心变灰白,病叶鞘和病茎秆之间密...阅读详情
  • 玉米粗缩病
    2024-06-27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病毒病,对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很大,严重时可造成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玉米粗缩病主要靠灰飞虱传播,灰飞虱有趋绿特性,小麦收获后向玉米迁移。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苗期特别是5叶期前为敏感期,2叶1心时最易感,播种早的夏玉米敏感期因为与灰飞虱重发期正好吻合而更容易感染此病。由于去年农资价格上涨、粮食价格走低,部分农民不种小麦而只种一茬玉米,今年白地夏玉米面积比往年增多。现在我县小麦还未收获,玉米播种却已开始。这些白地玉米播期早,要特别对该...阅读详情
  • 玉米条纹矮缩病的防治
    2024-06-27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 病株节间缩短,植株矮缩,沿叶脉产生褪绿条纹,后条纹上产生坏死褐斑。植株早期受害,生长停滞,提早枯死。中期染病植株矮化,顶叶丛生,雄花不易抽出,植株多向一侧倾斜。后期染病矮缩不明显。根据叶片上条纹的宽度分为密纹型和疏纹型两种。叶片、茎部、穗轴、髓、雄花序、苞叶及顶端小叶均可受害,产生淡黄色条纹或褐色坏死斑。 【病因】: 该病毒由灰飞虱传播。蚜虫、叶蝉、蓟马、土壤、种子和摩擦都不传毒。灰飞虱最短获毒时间为8小时,体内循回期最短5天。病毒不经卵传播。气温20~30℃时,...阅读详情
  • 玉米炭疽病的防治
    2024-06-27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斑梭形至近梭形,中央浅褐色,四周深褐色,大小2~4×1~2(mm),病部生有黑色小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后期病斑融合,致叶片枯死。 【病因】: 病菌以分生孢子盘或菌丝块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高温多雨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垦粘2号、渝糯1号、西玉7号、白粘早玉米、黄粘早玉米等优良品种。(2)实行3年以上轮作,深翻土壤,及时中耕,提高地温。(3)施用日本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阅读详情
  • 玉米灰斑病
    2024-06-27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叶斑病、玉米霉斑病,近年发病呈上升趋势,危害严重。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病斑椭圆形至矩圆形,无明显边缘,灰色至浅褐色病斑,后期变为褐色。病斑多限于平行叶脉之间,大小(4-20)毫米*(2-5)毫米。湿度大时,病斑背面长出灰色霉状物。发病特点:该病由真菌引起,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玉米尾孢和高粱尾孢。病原菌随病残体越冬,为初侵染源,进行重复侵染。7-8月份多雨的年份易发病,个别地块可引起大量叶片干枯。病原菌在干燥的条件下能够在病残体上安全越冬,但在潮湿的地表层...阅读详情
  • 玉米茎基腐病
    2024-06-27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玉米茎腐病,也叫茎基腐病,是指发生在玉米茎或茎基部腐烂,并导致全株迅速枯死症状的一类病害。茎腐病一般从玉米灌浆期开始发生,乳熟至蜡熟期为显症盛期。病菌自根系侵入,在植株体内蔓延扩展。病茎地上部第一、二节间有纵向扩展的褐色不规则病斑,剖茎检查,其内部组织腐解,维管束游离呈丝状,茎秆变软易倒。多数病株初生根及次生根坏死,变成红色,须根减少。条件适宜时,病情发展迅速,地上部得不到水分,导致整株突然干死,叶片呈灰绿色,特别是雨后猛晴时,萎蔫和青枯更为明显。因此,该病也被称为青枯病。 茎腐病分类...阅读详情
  • 玉米黑粉病的防治
    2024-06-27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玉米黑粉病又名瘤黑粉病,是常见的玉米病害之一,由玉米黑粉菌侵害所致。该病菌可侵染玉米幼苗、茎节、腋芽、雌穗、雄穗、叶片和根的幼嫩分生组织,形成形状、大小不同的瘤状物。病瘤初为白色,内部亦为白色,肉质多汁,迅速膨大后逐渐变黑,外膜破裂后散出大量黑粉。雄穗上部分小花受到侵染,则长出囊状或角状的小瘤,常数个病瘤挤在一起,穗轴上生病瘤后,引起穗轴屈折,呈各种畸形。【症状】俗称灰包、乌霉。为害植株地上部的茎、叶、雌穗、雄穗、腋芽等幼嫩组织。受害组织受病原菌刺激肿大成瘤。病瘤未成熟时,外...阅读详情
  • 玉米大斑病
    2022-11-13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玉米大斑病又称玉米条斑病、玉米煤纹病、玉米斑病、玉米枯叶病。症状:该病又称条斑病、煤纹病、枯叶病、叶斑病等。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残组织...阅读详情
  • 玉米小斑病
    2022-11-13
    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玉米小斑病又称玉米斑点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为我国玉米产区重要病害之一,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温暖潮湿地区发生普遍而严重。在安徽省淮北地区夏玉米产区发生严重。一般造成减产15-20%,减产严重的达50%以上,甚至无收。症状::常和大斑病同时出现或混合侵染,因主要发生在叶部,故统称叶斑病。发生地区,以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丘陵区为主。此病除危害叶片、苞叶和叶鞘外,对雌穗和茎秆的致病力也比大斑病强,可造成果穗腐烂和茎秆断折。其发病时间,比大斑病稍早。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半透明水渍状褐色小斑点,后...阅读详情
  • 玉米粟灰螟的防治
    2022-11-13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病因】粟灰螟属鳞翅目,螟娥科。别名甘蔗二点螟、二点螟、谷子钻心虫等。分布东北、华北、扩肃、陕西、宁夏、河南、山东、安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 寄主:北方称粟灰螟主要为害粟、玉米、高粱、黍、薏米等,南方称甘蔗二点螟主要为害甘蔗。 【症状】:以幼虫蛀食谷子等茎秆,苗期受害形成枯心苗,穗期受害遇风易折倒形成瘪穗和秕粒。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8.5—10mm,翅展18—25mm,雄娥体淡黄褐色,额圆形不突向前方,无单眼,下唇须浅褐色,胸部暗黄色;前翅浅黄褐...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