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甘薯疮痴病的防治
    2025-04-18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甘薯疮痴病【症状】 又称缩芽病。主要为害幼叶、芽、蔓及薯块。叶片染病 叶变形卷曲;芽、薯块染病芽卷缩,薯块表面产生暗褐色至灰褐色小点或干斑,干燥时疮痈易脱落,残留疹状斑或疤痕,造成病斑附近的根系生长受抑,健部继续生长致根变形,发病早的受害重,根变畸形。【病因】Elsinoe batatas称番茄痴囊腔菌或甘薯航囊腔菌,属子囊菌门真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菌丝体在种薯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种薯和土壤均可传病,病部产生分生饱子借风雨、气流传播,由皮孔或伤口侵入,当块茎表面...阅读详情
  • 甘薯病毒病的防治
    2025-04-17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甘薯病毒病【症状】我国甘薯病毒病症状与毒原种类、甘薯品种、生育阶段及环境条件有关。可分6种类型。一是叶片褪绿斑点型 苗期及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明脉或轻微褪绿半透明斑,生长后期,斑点四周变为紫褐色或形成紫环斑,多数品种沿脉形成紫色羽状纹。二是 花叶型 苗期染病初期叶脉呈网状透明,后沿脉形成黄绿相间的不规则花叶斑纹。三是 卷叶型 叶片边缘上卷,严重时卷成杯状。四是 叶片皱缩型 病苗叶片少,叶缘不整齐或扭曲,有与中脉平行的褪绿半透明斑。五是 叶片黄化型·形成叶片黄色及网状黄...阅读详情
  • 甘薯缺钾的防治
    2025-04-16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 甘薯缺钾 【症状】老叶上易咒症,初发病时,叶尖开始褪绿,逐渐扩履到脉间区,只在叶子的基部一直保侍着绿色。后钥沿叶缘或在叶脉时%现坏死粥点,致叶什干枯或花亡。【病因】土壤缺钾。【防治方法】 (1)采朋配方施肥技术,施朋允分腐熟有机肥,生产上要根据施肥数量和土壤供钾情况“,考虑钾肥施朋量,确定合埋施用方法和时间。计算方法:基础产毖WOkg以上,每增加65kg,施氧化钾(2)补施草木灰、喷施过磷酸钙等。...阅读详情
  • 马铃薯细菌性软腐病的防治
    2025-04-16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马铃薯细菌性软腐病病原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 carotovora,称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h软腐致病型,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大小1.2一3.0x0.5一1.0微米。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灰白色,变形虫状,可使石蕊牛乳变红,明胶液化。 该菌发育适温2一40C,最适温度25一30C。50C经l0分钟致死,适应pH5.3一9·3,最适pH7.3。【症状】 主要为害叶、茎及块茎。叶染病近地面老叶先发病,病部呈不规则暗褐色病斑,湿度大时腐烂。...阅读详情
  • 马铃薯细菌性青枯病的防治
    2025-04-16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马铃薯细菌性青枯病病原 Pseudomonas solanacearum,称青枯假单胞菌或茄假单胞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单细胞,两端圆,单生或双生,大小0.9一2.0x0.5一0.8微米。在肉汁陈蔗糖琼脂培养上,菌落圆形或不整形,污白色或暗色至黑褐色,稍隆起,平滑具亮光,革兰氏染色阴性。【症状】 病株稍矮缩,叶片浅绿或苍绿,F部叶片先萎蔫后全株下垂,开始早晚恢复,持续4一5天后全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仍保持青绿色,叶片不凋落,叶脉褐变,茎出现褐色条纹,横剖可见维管束变褐,湿度...阅读详情
  •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
    2025-04-16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又称干烧心”,该病发生较普遍,大多数栽培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发病初期,多在内层球叶的叶尖或叶缘出现水渍状斑,并迅速扩展,导致病部焦枯变褐,叶缘表现出类似 “灼伤“现象,故俗称 “干烧心“.发病后,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病部易被细菌 (主要是软腐细菌)侵染,使病部迅速腐烂,严重时甚至把整个叶球 “烂光“.该病是因叶片得不到足够的钙所致,可能是由于土壤中缺钙,满足不了植株的正常需要所致。但多数情况下,土壤中并不一定缺钙,而是因为土温、气温偏高,光照过强,土壤湿度过高或过低,...阅读详情
  • 马铃薯环腐病的防治
    2025-04-16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马铃薯环腐病病原 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 sepedonicum,称密执安棒杆菌马铃薯环腐致病型,或称环腐棒杆菌,属细菌。菌体短杆状,大小0·4一0·6x0·8一1·2微米,没有鞭毛,单生或偶而成双,不形成荚膜及芽饱,好气。在培养基上菌落白色,薄而透明,有光泽,人工培养条件下生长缓慢,革兰氏染色阳性。【症状】 本病属细菌性维管束病害。地上部染病分枯斑和萎蔫两种类型。枯斑型多在植株基部...阅读详情
  • 马铃薯黑胫病的防治
    2025-04-16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马铃薯黑胫病【症状】 主要侵染茎或薯块,从苗期到生育后期均可发病。种薯染病腐烂成粘团状,不发芽,或刚发芽即烂在土中,不能出苗。幼苗染病一般株高15一18cm出现症状,植株矮小,节间短缩,或叶片上卷,褪绿黄化,或腹部变黑,萎蔫而死。横切茎可见三条主要维管束变为褐色。薯块染病始于脐部,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横切可见维管束亦呈黑褐色,用手压挤皮肉不分离,湿度大时,薯块变为黑褐色,腐烂发臭,别于青枯病。【病因】 Erwinia carotovora subsp.atrosep...阅读详情
  • 马铃薯干腐病的防治
    2025-04-16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马铃薯干腐病Fusarium coeruleum,称深蓝镰饱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前者菌丝棉絮状,能产出黄、红、紫等色素。分生饱子梗聚集成垫状分生饱子座。大型分生饱子镰刀形,或纺锤形,多具3个分隔,聚集时呈粉红色或黄色及蓝紫色。腐皮镰饱见黄瓜根腐病菌。【症状】 侵染块茎。发病初期仅局部变褐稍凹陷,扩大后病部出现很多皱摺,呈同心轮纹状,其上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即病菌子实体,剖开病薯可见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薯内则变为深褐色或灰褐色,终致整个块茎僵缩或干腐状,不堪食用。 【病因...阅读详情
  • 马铃薯粉痂病的防治
    2025-04-16
    病虫害图片特征描述及防治方法马铃薯粉痂病病原 Spongospora subterranea【症状】 主要为害块茎及根部,有时茎也可染病。块茎染病,初在表皮上现针头大的褐色小斑,外围有半透明的晕环,后小斑逐渐隆起、膨大,成为直径3一5毫米不等的“疤斑“,其表皮尚末破裂,为粉航的“封闭疤“阶段。后随病情的发展,“疤斑“表皮破裂、反卷,皮下组织现桔红色,散出大量深褐色粉状物 (饱子囊球),“疤斑“下陷呈火山口状,外围有木栓质晕环,为粉痈的“开放疤“阶段。根部染病,于根的一侧长出豆粒大小单生或聚生的瘤状物。称马...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