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防治蘑菇的红粉病
    2022-11-10
    红粉病是由粉红单端孢霉侵染引起,通过覆土、气流和水传播的。在培养料偏湿的条件下发生严重。其症状是菌盖初期有白色绒毛状菌丝,后呈粉红色粉末状霉,发病严重时,红粉状霉很厚,菌柄菌褶均有红粉色,菇体僵干。防治措施:加强通风换气,控制好覆土和培养料的含水量。在病区喷1:500倍多菌灵水溶液和1:800倍的托布津水溶液。...阅读详情
  • 蘑菇的贮藏保鲜法
    2022-11-10
    蘑菇鲜食最佳,但由于自然环境下不宜久放,特别是大面积栽培蘑菇时,可通过贮藏保鲜延时销售或制成罐头等产品出口创汇。这里介绍几种蘑菇的贮藏保鲜技术:1、冷库保鲜。采收的鲜菇经整理后,放入筐、匾或篮等容器中,用多层湿纱布或麻袋片覆盖。阴凉处放缸,缸内盛少量清水,水上放置木架,将装有鲜菇的筐、篮放于木架上,再用薄膜封闭缸口。2、休眠保鲜。采收后于25℃以上温度的室内放置3~5小时,使其旺盛呼吸,然后再在0℃左右的冷库中静置处理12小时左右。20℃左右保鲜期约为4天。3、气调保鲜。该方法是通过人工控制环境的温度、湿...阅读详情
  • 蘑菇栽培中的覆土技术
    2022-11-10
    在蘑菇栽培管理过程中,覆土是在播种后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技术要求很高,现将蘑菇覆土技术作一介绍。1、覆土材料选择与处理(1)材料选择 覆土材料要求有较好的吸水和保水能力,同时还要有良好的通气性,最好选用粘度为40%左右,具团粒结构,含有少量腐殖质的中性粘壤土。这种土壤湿润时不粘,干燥时不散,土粒边缘有裂缝。经对稻田土、麦田土、菜园土作比较试验,发现菜园土因含氮量高,容易造成菌丝徒长,发生“菌膜”“菌被”等生理性病害,单位面积出菇量较少;还因带有较多的病菌孢子和虫卵,易引发病虫害。麦田土通气性、保水持水能力...阅读详情
  • 瑞士研究用蘑菇改善木材特性
    2022-11-10
    瑞士联邦材料测试与研究实验室27日说,他们正在试验用蘑菇改善冷杉和云杉的某些特性,以扩大这些木材的用途。冷杉和云杉占瑞士树木的60%,具有机械耐力强和易于加工的优点,但也有难以精细加工和难以长久使用等弱点。此外,防火、防腐或防紫外线涂料等防护涂料难以渗入这些木材,从而限制了它们的开发利用,比如不能用作建筑外部用材。研究人员试验用食木蘑菇来改变这种状况,因为一些寄生食木蘑菇专食木材中特定的成分,但不破坏其强度。他们在实验室进行生物技术研究,摸索培育时间、温度和蘑菇具体品种等,取得了良好的初步成果,经食木蘑菇...阅读详情
  • 蘑菇须防白腐病
    2022-11-10
    蘑菇白腐病又叫褐腐病、水泡病,是蘑菇病害中发生最普遍、为害最严重的一种病害。秋季栽培的蘑菇发病重于春菇。被害的蘑菇最初在菌盖及菌柄的表面发生褐色瘤肿,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病部形成一层白色霉。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防治:及时清除病菇。发现病菇时,应立即将病菇连同菌丝体以及10厘米深处的培养料一起挖出烧毁或深埋,病穴用消毒土填平。同时用4%福尔马林消毒工具,预防病菌传染。降低温度、湿度在不使菇房冷却的条件下,开窗通风,降低温、湿度。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95%以下,温度降至17℃以下。药剂防治。在菇长出之前,用1∶2...阅读详情
  • 猴头菇的药用价值及加工
    2022-11-10
    猴头菇为著名食用菌,自古就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说。它历来与熊掌、海参、鱼翅并驾齐驱,是名扬天下的四大珍品。我国黑龙江小兴安岭和完达山出产的猴头菇最负盛名。一、猴头菇为白色,基部狭窄,上部膨大,因周身布满针状肉刺,毛茸鲜活,酷似猴子的脑袋,故名“猴头菇”,又叫“猴头”。野生猴头菇长在密林深处,常常生长在栎树及柞树等的枯树干上,数量极少。在自然状态下,树木枯萎处往往形成小孔穴,每年七八月间阴雨季节,便从此处冒出毛茸茸的球状物来,看上去俨然是猴子的首级。野生猴头菇得之不易,过去是餐桌上难得的美肴。60多年...阅读详情
  • 十月食用菌农事巧安排
    2022-11-10
    秋高气爽的10月,是食用菌生产比较热闹的时期。秋季出菇异彩纷呈,冬季栽培的制种如火如荼,较多品种的发菌正在进行。本月应以发菌管理为重点,正在出菇和准备出菇的应不失时机做好管理,确保理想出菇。 出菇管理 早秋平菇:该阶段的管理重点应强调一个水”字:常规栽培的,出菇后菌袋失水严重,应采取浸泡或注射等方法予以补水,以期获得较高产量。暴发出菇生物学效率在100%以上的,可清理菌袋,及时将下批平菇转入出菇管理。9月播种的平菇,应尽量控制,使之进一步菌丝后熟,最大限度地积累营养,为10月出菇奠定基础。金针...阅读详情
  • 双孢菇病害防治技术―星孢寄生菇病
    2022-11-10
    星孢寄生菇病星孢寄生菇病是一种寄生性菇引起的病害。一、症状表现在菌盖上长出许多小“蘑菇”。二、发病条件这种寄生性蘑菇的孢子随空气进入菇房,当孢子落在双孢菇子实体上时,便在子实体上萌发生长,最终在菌盖上长成“小蘑菇”。三、防治方法搞好环境卫生,切断寄生性蘑菇孢子的传播途径,一旦出现病菇,立即将其摘除。...阅读详情
  • 杏鲍菇一年两作栽培
    2022-11-10
    杏鲍菇,以食用菌柄为主,因其口感鲜嫩、具有令人愉悦的杏仁香味而大受市场青睐,据了解,近年来市场上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且季节性销价很高,生产及经营效益均很可观,是食用菌重点发展品种之一。杏鲍菇品种分为两类菌株,一为保龄球状,其子实体形态为菌柄基部膨大,向上渐细,顶部菌盖较小,仅菌柄连接处直径稍张开,一般约为0.3~0.8厘米的样子;二为柱状菇,即其菌柄上下粗细基本相同,菌盖亦较小。前者形状好、色泽白、价值高,但生物学效率偏低,一般商品生产的生物学效率约为40~60%,后者产菇量较高,生物学效率一般在80...阅读详情
  • 茶树菇的高产的栽培技术
    2022-11-10
     茶树菇属伞菌目,粪伞科,田蘑属,又名茶菇、油茶菇、神菇;菌盖初生,后逐平展,中浅,褐色,边缘较淡;菌肉白色、肥厚;菌褶与菌柄成直生或不明显隔生,初褐色,后浅褐色;菌柄中实,长4―12厘米,淡黄褐色;菌环白色,膜质,上位着生,孢子卵形至椭圆形。茶树菇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高达19.55%,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高的是蛋氨酸占2.49%,其次为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6.86%,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齐全,并且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