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玫瑰的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
    2022-11-10
    1、大田栽培A地块选择:土壤虽然不影响玫瑰油的质量,但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花的形成和油的含量影响极大,直接影响栽培户的经济效益。因此,要选择土层厚,肥力中上,能排能灌,中性或碱性土壤(微酸性亦可),阴湿低洼地、水泽地、林荫下不能栽植。B玫瑰苗木栽植:玫瑰在黄淮以初冬(11月)和初春(3月)栽植成活率高,其它季节移栽不易成活。栽植前要精心整地,施足农家肥,深耕细耙,使土壤细密。栽植进行距一般以2-2.2cm为宜,栽植沟可用农机倒向犁开沟,深度20-30cm(视苗木大小而定),株距0.5cm为宜,以保证其安全越...阅读详情
  • 玫瑰组织培养的方法
    2022-11-10
    外植体选取从生长在田间或盆栽的优良品种植株上,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当年生枝条的茎尖和幼茎。取材最好在晴天正午,并且取用植株上部的幼茎。阴雨天或靠近地面的幼茎,表面污染较为严重,难于消毒。玫瑰除用茎尖和幼茎做外植体外,也可以用叶片、叶柄、根、茎、原生质体、胚、花药、子房、花萼和花托做外植体。消毒灭菌及无菌苗的建立取玫瑰外植体,用5%~10%的次氯酸钠浸泡10~30min或用01%~02%的HgCl浸泡5~15min。用无菌水清洗7~10次后接种。也可先用75%的酒精浸泡20~30s再采用上述方法消毒。消...阅读详情
  • 月季玫瑰灰霉病的综合防治
    2022-11-10
    发病症状:主要危害花、叶片及嫩枝。开始花瓣上出现水渍状小斑或花瓣尖部、边缘变成褐色,迅速扩展、萎蔫、腐烂,最后整花褐变枯萎。潮湿条件下可见灰绿色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cinerea),有性态为富克尔核盘菌(sclerotiniafuckliana)。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越冬,第2年春天条件适宜时借气流传播,从伤口或衰弱器官侵入。长江流域6~7月份梅雨季节及开花期易发病。防治方法:(1)园艺防治:去除发病花苞、花、枝条;保持良好的...阅读详情
  • 花卉药用――玫瑰
    2022-11-10
    玫瑰:落叶灌木,茎密。生锐刺。羽状复叶,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上面有皱纹。花单生,紫红色或白色,芳香。夏季开花。玫瑰花主含玫瑰油,油中的主要成分为香茅醇、槲皮甙、苦味质等。玫瑰花味甘、性温,具有舒肝理气、活血调经之功效。主治脘胁胀痛、咯血吐血、牙痛等病症,同时还有很好的镇痛作用。...阅读详情
  • 玫瑰快速育苗的技术
    2022-11-10
    新的育苗技术特点是:育苗周期短,一般苗木在圃时间一年左右,就能够培育出生产栽培所需要的优质壮苗,大大缩短了育苗时间。新育苗技术可分以下几步。一、嫁接1.一条龙嫁接法于9月中旬,在蔷薇圃选择生长健壮的当年生枝条,每隔20厘米嫁接一个玫瑰芽片,检查成活后备用。按嫁接成活的芽剪成长15~20厘米擂穗,上墙距离接芽3~5厘米,下墙削成斜面。每20根捆成一捆,埋入含水量60%的湿木屑中。用地热线加温,温度控制在24~26℃,10天后全部产生愈伤组织。但要控制好不能生根。2.冬季室内嫁接法利用采集到的蔷薇插穗,或直接...阅读详情
  • 防治梅花缩叶病
    2022-11-10
    一、危害症状主要发生在春季,首先被害的是新发嫩芽和新出叶片,嫩梢节间变粗缩短,叶片密生,叶面皱缩变厚,呈肉质化,表面粗糙,向叶背卷曲。病叶初呈黄色、红色或紫红色,后逐渐变成灰白色,并有粉状物出现。发生严重时,病梢枯死,树势衰弱,花量减少。二、发病规律以子囊孢子及芽孢子在寄主芽鳞内外病梢上越冬。菌丝为1年生或多年生,芽孢子有薄壁和厚壁两种类型,前者可以继续芽殖,后者有休眠和抵抗不良环境的作用,在度过不良环境后,再萌发形成芽孢子侵染寄主。翌年4月上旬病菌开始侵染,5月上旬病害发生较重,6月停止发病。病菌1年侵...阅读详情
  • 梅花入秋后的养护
    2022-11-10
    1、加强肥水的管理。入秋后,每7天-10天向盆土内施一次有机肥液,以磷肥为主,同时应再追施1次-2次0.1%-0.2%的磷酸二氯钾水溶液,并注意将秋天萌发的嫩梢剪去,因嫩梢到入冬不能成熟,白白消耗养分,这样进行及时修剪,可达到催蕾的目的。2、盆土不可过干过湿。入秋后,对盆栽梅花逐渐节制浇水,盆栽梅花对水分十分敏感,盆土过湿,易引起过早黄叶、落叶,甚至沤根而死亡。盆土长期过于干旱,也易造成落叶,影响孕蕾开花。因此浇水要见干见湿,不干不浇,浇则浇透。秋凉后,浇水量要逐渐减少,以利枝条充实。3、适当进行修剪整形...阅读详情
  • 梅花炭疽病的防治
    2022-11-10
    一、症状主要危害叶和嫩梢。在叶片上先产生近圆形或椭圆小褐斑,后逐渐的扩展成较大的斑,直径3至7毫米,叶缘上的病斑呈圆形,色灰至灰白,边缘紫红色,其上有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二、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和孢子在被害的嫩梢及落叶中越冬。翌年,侵染新抽出的叶片及嫩梢,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一般5月开始发病,到10月发病结束.其中以7至8月发生最重。秋季,在自然条件下可产生囊壳,高温高湿利于病害发生。分生孢子梗短,排列成层,突破表皮。分生孢子圆筒形、单胞、无色,1℃至32℃都能萌发,以28℃左右萌发情况最好。三、防治技术1、...阅读详情
  • 梅花鹿的养殖原则
    2022-11-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对鹿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从而极大地促进养鹿业的发展。一、场址选择鹿场场地应选择地势较干燥、向南或偏向东南、有5度坡度的沙质或少石的场所。山区要选在不受山水威胁、避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方。饲料条件是选场的主要条件。最好选择在一年四季牧草繁茂、环境保护好、污染少、噪音低的地方。完全圈养的梅花鹿每年每只平均需要精饲料350-400公斤,需要粗饲料1750-2000公斤(马鹿需要量为梅花鹿的2-3倍)。梅花鹿是反刍动物,较牛羊食量低,更耐粗饲料,大部分农作物的秸秆、副产品...阅读详情
  • 梅花鹿的发情规律简介
    2022-11-10
    母梅花鹿性成熟期一般在生后16个月龄以后,初配适龄为28个月龄。公鹿为40个月龄。发情规律有以下几点:发情期:梅花鹿的正常发情交配期为9月15日~11月15日两个月,旺期为9月25日~10月25日约一个月时间。在整个发情交配期里,可经历3~5个发情周期。发情高峰日的发情率:在第一个发情期里,发情高峰日的发情率为11%~15%。由于地理、气候因素的影响,个别年景发情交配日期可提前或延后7~15天。发情周期:在发情季节里,每经过一定的间隙时间出现1次发情现象,即相邻两次排卵的间隙时间视为发情周期。梅花鹿一般为...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