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技术
-
该病原为一真菌,随病残组织越冬,翌年6~7月份开始发病,使得叶片向下向上逐渐干枯,降雨及喷灌浇水有利于病害发生。防治:①及时清除病残组织,彻底深埋或烧毁。②改进浇水方式,避免喷浇。③从6月份开始,每隔10天左右喷洒一次保护性杀菌剂,直至花期结束。可供选用的药剂有: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1:1:100波尔多液。若植株已经发病,则需喷洒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阅读详情
-
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初生圆形至近圆形病斑,直径5~15毫米,褐色,有同心轮纹,上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原菌为紫菀壳二孢菌。病菌随病叶落入土表或进入土壤越冬,是第2年的初侵染源。第2年病菌借风雨传播,扩大危害,5~9月份发生,天气潮湿利于发病。防治方法:(1)园艺防治:及时清除病残组织,以减少越冬菌源。雨后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2)药剂防治:生长期喷药,药剂可选用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1:1:100倍式波尔多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阅读详情
-
翠菊褐斑病的防治:一、选择排水良好的地段种植。种植密度要适当。选择抗病品种。发现病叶立即摘除。秋末,收集病落叶和病残体集中毁。二、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至700倍液,或1%波尔多液,或755百菌清500倍液防治。每隔7至10天喷施1次。...阅读详情
-
翠菊霜霉病的表现:翠菊霜霉主要危害叶片,开始时,叶面出现淡绿色小斑点,斑点扩大后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的淡褐色病斑。叶片背面产生灰白色绒毛状霉层,即从气孔伸出的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病害通常从下向上蔓延,在多雨或湿度大的条件下,病斑发展较快而互相并合,叶片逐渐发生皱缩而枯死。幼苗受害后,病情尤为严重。...阅读详情
-
病害学名:Pseudocercosporachrysanthemicola(Yen)Deighton.为害多种作物,分布于全国各地。 一、为害症状:叶片上初生无明显边缘的褐色小点,后扩展成褐色至紫褐色病斑,大小4-15mm,微具轮纹。病斑外围有明显或不明显的黄晕,常融合成斑块,致叶片变黄干枯。二、病原菌形态特征:病原称菊生假尾孢,属半知菌类真菌。菌丝浅青黄色,从气孔伸出,具隔膜,宽1.5-2.5um。子座生在气孔下,暗褐色,不规则形,宽35um。分生孢子梗2-20根从气孔伸出,多根簇生在小子座上,浅青黄褐...阅读详情
-
翠菊整株枯萎死亡是由枯萎病引起的。表现为:植株由下部叶片最先出现黄化枯萎,而后逐渐向上发展,最后植株地上部枯萎死亡。病株的茎基部还出现明显的黑色坏死斑。有的翠菊患病后,一侧黄化,生长迟钝,最终导致枯萎。幼苗期间,有时还会猝倒。翠菊枯萎病是由镰刀菌属的一种真菌引起的。病菌多存在于土壤中。高温多雨、土壤过湿都易引发枯萎病。防治翠菊枯萎病的措施: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控制湿度。二是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掉。三是温室栽培时盆土应热力灭菌或药剂消毒。药剂消毒可选用氯化苦,每平方米60~120克、福尔马林1:5...阅读详情
-
翠菊灰霉病的表现:该病为翠菊常见的一种病害,危害花、花梗、叶。严重时,花、叶均枯死,影响其观赏性。主要症状是叶受害时,最初出现水渍状的黄绿色或深绿色病斑,后病斑逐渐扩大,当环境比较潮湿时,造成腐烂,上有灰色的粉状孢子层出现。病叶最后枯死。花瓣在芽中或开放后均可感病。开始,花瓣边缘出现淡褐色水渍状,同样发生腐烂。...阅读详情
-
翠菊枯萎病的防治:一、播种用的种子,用0.1%升汞液浸泡30分钟,以杀灭所带的病原菌。二、每年轮换育苗和定植的地段或花盆。三、由于病株残体上的病菌随土壤传播,操作时,避免将带菌土壤混入新土。四、土壤消毒:苗床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2公斤,混入细干土30公斤,混匀后均匀撒入定植穴内。五、发病初期、发病前药剂灌根或喷雾。(一)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每株灌药0.25公斤,5至7天灌一次,连续2至3次。(二)用40%多菌灵胶悬剂4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0倍液,...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