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猪胃肠炎以严重的胃肠机能障碍,持续性腹泻和自体中毒为特征。主要病因是由于猪饲料品种的突变,采食发霉变质的饲料。哺乳仔猪、保育仔猪受凉感冒及仔猪断奶后环境变化、消化道对饲料不适应、护理不当、暴饮暴食等都极易患胃肠炎。症状:常见患猪突然出现剧烈而持续的腹泻,粪稀软或水样,恶臭或腥臭。食欲减少或不食,喜饮水,伴发呕吐,精神委顿,喜卧,病初体温升至40℃~41℃;肛门及尾部粘有稀粪,有时大便失禁。病情严重者,四肢无力,眼窝蹋陷,体温下降,全身衰竭而死。预防:猪舍要卫生干燥、温暖通风;哺乳仔猪、保育仔猪及断奶仔猪饲...阅读详情
-
猪在气温上升到35℃以上时饲料利用率低,增重慢。高温季节应根据猪的不同类别和猪的不同生理阶段给予不同的饲养管理。公猪每天喂食两次,中午加喂青饲料或稀料,配种和运动均在早晚进行,配种后不要立刻喷洒凉水。每天下午1~3时给猪体、地面喷水1次,每天光照减到8~10小时。若配种次数少则应减少精饲料喂量,防止公猪过肥,造成性欲差。怀孕母猪避开高温季节配种繁殖,怀孕前期(84天以前)的母猪以喂青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饲料,降低饲养密度,每圈养2~3头。怀孕后期及哺乳期一猪一圈,以喂精饲料为主,适当搭配青饲料,可以不...阅读详情
-
通过对多个猪场进行综合诊断防治,现将对该病的初步诊断报告如下:临床症状:本病的主要症状是猪群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0℃以上,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粪干,尿黄,呼吸困难,喜伏卧,患猪皮肤发红,耳部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呈紫红色,有的皮肤表现点状出血,后期有鼻液或出血。发病猪群死亡率较高,仔猪更为严重,一般为10%~30%,高的可达50%以上,部分母猪怀孕后期出现流产、产死胎、弱仔。该病病程长,高烧消退后,常表现不食或神经症状。剖检症状:病死猪剖检病变呈多样性。病理变化以呼吸器官最为严重...阅读详情
-
我预留的后备母猪,现在25公斤左右已经开始发情,但现在配种太小了吧?应该多大或几月龄可以配?您所咨询的问题,现答复如下:后备猪月龄虽已达到配种要求,但体重尚未达到要求,应以体重标准为主进行初配。后备母猪的体重应占成年体重的40%~50%开始初配。...阅读详情
-
一、律草。也叫拉拉藤、拉拉秧、五爪龙等,在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多生长丛中。律草含有粗蛋白质、粗脂肪、无氮浸出物、葡萄糖甙和挥发油等营养物质。二、龙胆草。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我国四川、云南、黑龙江、辽宁、吉林、北京、进消化的作用,能提高猪的食欲。三、车前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和生长,盛夏至立秋为旺长期。车前草含有多量粘液汁、琥珀酸、胆碱及维生素B1等,它有利尿、凉血、解毒的作用,可以防治各种炎症、鼻血、尿血及皮肤疮毒等。鲜喂可以防治热痢等疾病。...阅读详情
-
现代饲料加工生产中,饲料营养的全价性和各种营养素间的平衡性已逐步得到重视,日粮营养也趋于科学化。除了饲料营养之外,采食量和消化吸收也是保证动物健康和高效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产品需求量的增大,要求养殖业发挥更高的效率水平。由于畜禽的采食量受限,尤其是仔猪的断奶应激反应,母猪产前产后生理变化的反应等,都影响了正常生产水平的发挥。另外,配合饲料中加入的常量与微量元素,矿物质饲料、维生素、药物、抗氧化剂等越来越多,以及农副产品、轻工业、食品行业的下脚料的应用所产生的不良...阅读详情
-
1.两维持、三过渡仔猪断奶后,应采取“两维持、三过度”措施,即:维持原圈管理和维持原来饲料饲养,逐步进行饲料、饲养制度和环境的过渡。仔猪断奶后要继续喂哺乳期初料,不要突然更换饲料,一般要在断奶后2周左右,开始换饲料。更换仔猪饲料要逐渐进行,每天替换20%,5天换完,避免突然换料。断奶后仔猪由母乳加补料改为独立吃料生活,胃肠不适应,容易发生消化不良,所以对断奶仔猪要精心管理,不要让仔猪吃得过饱,每日可多次投料,保证饮水充足、清洁,保持圈舍干燥、卫生。断奶时把母猪从产栏调出,仔猪留原圈饲养,待半个月后再根据需...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