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哺乳母猪管理得好,母猪断奶后易于发情及保持良好的繁殖性能,可保证仔猪断奶后较好地被转到保育舍饲养,从而为提高育成率打下坚实的基础。饲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母猪产仔后到断奶前喂料量应平均一般分娩当天不喂料,到第2天喂1公斤左右,以后每天增加0.5公斤,至1周后4~5公斤/天到断奶为止。二、保证充足的哺乳母猪料能量哺乳母猪的能量应低于11.7MJ/kg,蛋白质不低于16%。因为哺乳母猪一方面要维持自身的能量需要,另一方面又要哺乳仔猪,母猪要过多地消耗自身的体能,从而影响哺乳及下次发情。蛋白质含量高时(最好1...阅读详情
-
不采用抗生素生长促进剂是对未来养猪生产的一种挑战,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能选择出能耐抗生素的细菌。现已证明,耐药细菌能从动物转移到人体而威胁人类健康。因此,需要寻找其它途径来促进猪的生长和改善饲料转化率。现已证明,许多有机酸或它们的盐类作为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替代物添加到饲料中是有益的,其作用在断奶后最初数周内最为显著。虽然尚未弄清产生这种正面功效的机理,但很可能是由于同胃肠道内微生物菌群的相互作用而引起。具有抗分泌作用的内源性多肽浓度的增高阻止了肠道内病理性的分泌,从而可抑制肠内炎性反应的发生。 ...阅读详情
-
⒈传染性病原⑴病毒: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2型圆环病毒、猪流感病毒、包涵体鼻炎病毒,猪巨大细胞病毒等。⑵细菌: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猪副嗜血杆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猪链球菌、化脓杆状菌、克雷伯氏杆菌等。⑶霉形体:猪肺炎霉形体、滑膜霉形体等。⑷寄生虫:附红细胞体、弓形体、蛔虫、后圆线虫、猪球虫等。⑸霉菌与霉菌毒素:T-2毒素、F-2毒素等。⒉非传染性病因⑴环境因素:①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②灰尘:灰尘中常有细菌、霉菌或病毒,易引起传染性肺炎的发生。灰尘是...阅读详情
-
1.症状本病症状,很近似猪瘟病(十分相似)。本病发生常见于3-4月龄仔猪,由于弓形虫是全身感染,一般感染后3-7天,体温升高40℃-42℃。高热不退可持续7-10天,病猪精神萎钝,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结附带黏膜,流鼻涕,表体淋巴结肿大,数日后,耳部、鼻盘、蹄部与胸部、腹下出现红斑,同时呈现呼吸困难(或腹式呼吸),犬坐势,此时体温多数降至常温。随着病程延长,上述各部红斑变为暗红色至黑紫色,这些病猪若不死,耳朵多为坏死脱落,有时四肢及全身肌肉僵直。怀孕母猪发病后,食欲始终正常,主要为后肢无力,喜卧,数日后,...阅读详情
-
治法用清肺止咳散和麻杏石甘敌加减,本方能辛凉宣泄、清肺平喘、清泻肺热、化痰止咳,按0.6%敌剂添加于小猪饲料中,连用2-3周,本方在西兽医理论上认为对胸膜炎放线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均有较强的抗菌和抑制作用,本方还具有抗流感病毒、解热抗炎等作用,并能提高动物体内的免疫功能。...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