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冬春之交话猪病猪传染病有不少在冬春季节发生,最长见的有猪瘟、仔猪副伤寒、喘气病、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仔猪黄白痢等。猪瘟、喘气病、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等由病毒所致,只能用疫苗预防。副伤寒和黄白痢由细菌所致病,可用疫苗预防,也可药物治疗。在上述猪病中,猪瘟、猪副伤寒死亡率最高,其次是猪黄白痢。猪流感、喘气病、传染性胃肠炎死亡率较低,但一旦侵害了猪群,猪生长发育迟缓,有的还成为僵猪,迟迟不能出栏,使养猪效益下降。猪病贵在预防。目前除流感和传染性胃肠炎外,其余各病都有预防用疫苗。猪瘟疫苗预防期限为1年,副伤寒疫...阅读详情
-
2006年11月份,沈阳市东陵区某猪场发生一起猪严重腹泻的病例,经临床诊断、电镜观察和RT-PCR检测,最后确诊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猪场位于沈阳市郊,共存栏猪2000多头,11月21日,发现育肥猪舍中的一个圈舍几头育肥猪突然发生腹泻,兽医人员及时投喂了抗菌药物,但治疗效果不理想。22日清晨,后备母猪和妊娠母猪也出现腹泻现象,继而哺乳母猪、哺乳仔猪及断奶仔猪相继发病,在1周左右的时间里,该病几乎传遍整个猪场。育肥猪发病率较高,接近100%,但无死亡现象;该场共有后备母猪、妊娠母猪和哺乳...阅读详情
-
保育阶段是仔猪出生至出栏整个生长周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期,也是仔猪身体脆弱、抵抗力最低的一段时期,同样也是最难以护理的一段时期。因其承前启后,至关重要,所以要备加关注这一时期。早期,仔猪断奶后常面临的是腹泻问题;后期,则多是呼吸道问题。尤其是从去年秋末以来,呼吸道病越来越复杂,难以控制,成为猪场场主最为棘手的问题。保育阶段常见的呼吸道病症状是:喷嚏、咳嗽、喘,多见以腹式呼吸,逐渐消瘦,毛长色暗,皮肤苍白,采食量下降,喜卧,不愿走动。一旦明显瘦弱,往往治疗无效,多以死亡转归。在较为寒冷的季节,为了舍内保温,通...阅读详情
-
近几年,猪病泛滥,导致了猪只大量发病和死亡,给养殖户和规模猪场造成了重大损失。这也暴露出了我国现行的养猪疫病防控体系存在有不足和漏洞,其中对消毒防疫的认识尤其不够,消毒意识模糊,方法多有不当。为此,笔者在此提醒广大养猪场要高度重视消毒,以期能够引起养殖户对消毒技术的重视,减少养猪场的损失。消毒的目的是杀灭病原体,猪的分泌物、排泄物,病猪的粪尿、血液及其分泌物,被病猪污染的土壤、用具、畜舍等要定期进行消毒――日常消毒,是猪场最重要的防疫措施。猪场门卫消毒猪场门卫消毒指由门卫完成的猪场外围环境消毒,包括大门消...阅读详情
-
每年大概进入6月份以后,猪场母猪的胎均产活仔数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没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以前,配种分娩率会骤然下降到80%左右。由于人工授精技术使得每次配种所用的精液质量得到了保证,所以配种分娩率能够稳定保持在85%以上。因母猪遭受热应激的影响无法消除,母猪的胎均产活仔数仍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9月份以后逐渐上升。一、热应激的影响因素及临床表现热应激是指在高温环境下机体所作的非特异性生理反应的总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方式的迅速发展,加上南方地区夏季湿度比较大,缓解夏季高温对养猪业带来...阅读详情
-
饲养母猪常常会遇到母猪产仔数超过母猪乳头数的情况,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影响仔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出现这种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1、强弱分窝。将整窝仔猪一分为二,健壮的为一窝,弱小的为一窝,这样可避免争食。用1个1米多高的囤箩,将铡细的稻草铺到箩内,厚度以换窝时能捉到仔猪为宜,盖上毛毡或旧衣服,以利保温。2、按时轮换哺乳。一窝装于箩内,另一窝留给母猪哺乳,每隔1-2小时轮换1次,这样坚持1周后,每隔3小时轮换1次,30日后,隔4小时轮换1次。3、其他常规饲养措施。仔猪出生7天后,及早诱食,注意防治仔猪...阅读详情
-
猪场产生的污水、粪渣及恶臭气体等对周围水体、大气、土壤、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无公害生猪生产中,要充分考虑猪场污染物处理设施,不允许猪粪污未经任何处理即就地排放,或将猪粪便长期就近堆置和排放到附近环境,造成蚊蝇滋生,污染水体和空气。猪场含有大量有机物和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水流入河流和湖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渗入地下,使地下水中氮化物、硬度和细菌总数超标。据测定,一个年产10万头的猪场,每小时可向大气排放159千克氨、14.5千克硫化氢、25.9千克粉尘和15亿个菌体,这些物质的污染...阅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