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技术
-
宁夏中宁县从2001年起开始推广二元瘦肉型母猪,到目前已推广二元母猪1.45万头,在母猪淘汰更新中,因繁殖障碍淘汰的约占38.5%,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它已成为目前养猪业发展极大的威胁。如果能有效地预防控制母猪的繁殖障碍,延长母猪的利用年限,则可相对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当县的实际情况,从母猪的繁殖障碍表现、病因和疫病预防措施等方面总结如下。一、繁殖障碍表现和病因繁殖障碍主要表现的特征是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弱仔、畸形、乏情和不孕,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严重影响猪群的繁殖。繁殖障碍是指动物在...阅读详情
-
一、取活虾200克,海带180克,丝瓜绒5个,碾碎或捣烂,用烧开后的黄酒晾温后灌服,每日1次,连灌3次即可。二、中药路路通50克,丝瓜绒5个,用水煎开,晾温后灌服,每日1次,连灌3次。值得注意的是,使用上述两法时,应添加适量的豆浆,以提高母猪的产奶质量。...阅读详情
-
每年6~9月的炎热气候给养猪生产造成的不良影响称为热应激。公、母猪受热应激影响的临界温度为32℃以上,持续时间又在72小时以上时称为持续高温。持续高温对养猪生产的不良影响表现为:⑴公猪性欲减退,精子生成率下降,精液密度低,精子活力差,畸形率升高,若需恢复到原来正常标准,需要2个月以上。⑵空怀母猪不发情或发情异常,返情率高。⑶妊娠母猪早期(10~30天)胚胎死亡率高,后期(产前一周)影响胎儿产出后活力。⑷生长猪食欲差,影响增重。⑸猪只中暑(尤其是临产母猪)严重时会死亡。根据实践,提供减轻热应激的几项措施供参...阅读详情
-
当猪舍或者猪的住宿条件发生改进,平时很少注意的区域却成为公猪的住处。经过昂贵的公猪生产性能检测后,生产者才意识到住宿条件不合适从而明白这种改善住宿条件的花费是一种浪费。公猪栏如果饲养环境极其恶劣,必须慎重考虑提供坚固的、隔热较好的猪舍给猪休息和采食。猪舍可以建于临近中心服务栏处。因为公猪在各自栏中会感到孤单尤其是它们对温度的变化比较敏感。成熟的、清瘦的种公猪全身覆盖脂肪比较少因此抗寒能力比较弱,所以在冬季必须提高饲喂水平或者考虑提供一些垫料或采取一些其他的保温措施。夏季高温也会影响猪的生产性能。猪的性欲以...阅读详情
-
通常情况下猪蓝耳病病毒对环境因素的抵抗力较弱,但在特定的温度、湿度和pH条件下,病毒可长期保持感染性。猪蓝耳病病毒在零下20摄氏度时长期稳定;20摄氏度室温条件下感染性可持续1~6天;4摄氏度1周内病毒感染性丧失百分之90,但是在1个月内仍可检测到低滴度的感染性病毒;病毒在温度较高时很快失活:37摄氏度3~24小时、56摄氏度6~20分钟。猪蓝耳病病毒在干燥的环境中容易失活;在pH6.5~7.5环境中稳定,但是在pH低于6和高于7,5时,其感染性很快丧失。猪蓝耳病病毒用脂溶剂(氯仿和乙醚)、去污剂处理后,...阅读详情
-
(一)防疫措施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圈舍及场区的环境卫生,合理进行药物预防,以增强猪的抗病能力,减少疫病的发生。药物预防是猪群保健的一项重要措施,在饲料中按国家卫生、畜牧部门规定的范围和剂量适量添加一些抗菌类药物,不仅可以抗病,而且对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猪的增重也有一定的效果。常用的药物有杆菌肽、土霉素、金霉素等。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进入暖棚猪舍内,尽量谢绝参观。所有出入猪舍的人员,必须经过猪舍门口的脚踏消毒池(垫)、紫外线全身照射消毒及消毒液洗手后方可入内。严禁在舍内养猫、养狗或饲养其...阅读详情
-
呼吸道疾病是猪场的一种顽疾,广大养殖业主深受其害。现在,呼吸道疾病的季节性和个体差异也逐渐淡化了,一年四季都发生而且是全群发病。恶劣的空气和强烈的温度变化是引起严重呼吸道疾病的外部因素。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必然会引起猪群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猪群出现呼吸道症状其实就是环境不舒适的标志。因此,在预防呼吸系统疾病时,首先要进行有效控制,尤其是猪肺炎支原体和蓝耳病的控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才有可能相应减少。...阅读详情